首页新闻中心苏州翻译公司《朗读者》90岁高龄翻译家王智量,为学俄语,曾冲进胡适办公室

苏州翻译公司

《朗读者》90岁高龄翻译家王智量,为学俄语,曾冲进胡适办公室


这期的《朗读者》请来了一位90岁高龄的翻译家王智量先生,这位脸上总笑容洋溢的老人,爽朗的笑声感动了观看的每一个人。看到他,我看到了真正的译者。“你想要获得幸福,那得先学会受苦”,这是他家中挂着的一句话。

他至今仍保留着最开始接触俄语的一本书,普希金的代表作《叶甫盖尼·奥涅金》,1949年春购于哈尔滨,是用典卖自己身上的西服上身的钱买来的。就算做了教授之后还经常这样衣服卖了买书,但是却用幽默的语气说出来,实在是个可爱的人,现在应该没有人会为看书而做这样的“荒唐事儿”了吧。

王智量在北大刚开始是都法律的,当北大的西语系设立俄语组时,跑去找系主任朱光潜和校长胡适说要去俄语组,二十出头,什么也不怕,跑到校长办公室找胡适,胡适笑说:“这点事也来找我,你去你去。”想起那时候的大师,当时的北大开放的学风,当中是让现在的我们憧憬呐。

如果你还在迷茫不知方向的状态,那就不断尝试,总有适合你的和伯乐赏识你。之所以开始做翻译一是太喜欢那本书了,是因为何其芳看到他也翻译了《叶甫盖尼·奥涅金》中的一段,于是鼓舞他开始翻译。生命中许多事情的开端是无从料及的,也许一次旅行,一次偶然的尝试,你就找到了值得付出一生的事业。

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让王智量翻译之路受到阻碍,笑谈往日艰辛事,那乐观的笑声更让人心疼和感动。在劳动改造的地方,带上了原文,反复地读,边种菜还边想着诗的韵律。脑子闪出灵光时,当时乡下难以买到纸张,就用报纸边上空白一角撕下来,晚上把白天的翻译写上去,日复一日。经年后,回到上海,哥哥看到自己的行李口袋全这种乱七八糟的报纸边,这就是王智量翻译《叶甫盖尼·奥涅金》的初稿。

六十年代初,从农村回到上海,去五个工厂打工,一天只有一块四毛,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,却硬下心来买了了六十块钱的书。全家人都在等发工资的日子,王智量回到家被母亲看穿,母亲只好拿出十几年存的七十块钱度过那一个月。母亲对于王智量来说,意义非凡。那个年代吃不饱饭,母亲经常不吃饭,把饭菜留给孩子。曾经他嫌弃过母亲穿得太破烂而不让同学看到,母亲徒步七十公里的事实让他知道后,后悔痛哭。从此懂得了要感恩母亲,可惜母亲在作品出版前一年去世了。

生活的万般清苦从未让他觉得难过,翻译是不求回报的,梁实秋曾经翻译《莎士比亚全集》 用了30余年,完全没有报酬可言,异常劳累。译者毅者,每一个译者都是用毅力解读每一个文字,只为了自己的追求和责任。为每一位译者鼓掌,希望每一位文字工作者都能保持初心,努力前行。

推荐阅读:专访意大利翻译家李莎:中国故事,我只解读了一小角



【发布时间】2020-05-08 【信息来源】管理员 【浏览点击】2561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