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新闻中心苏州翻译公司这几部新译小说令人着迷

苏州翻译公司

这几部新译小说令人着迷




《地下铁道》


[美]科尔森·怀特黑德 著


上海人民出版社


《达·芬奇幽灵》


[美]托比·莱斯特 著


中信出版集团


《读报纸的人》


[奥地利]罗伯特·谢塔勒 著


天津人民出版社


经常有创作者因某一部作品爆红,一夜之间,数不清的信息犹如天空中的流星,转瞬即逝,来了又走。新近引进国内的几本小说,则在海外出现了持续爆发力。比如《地下铁道》,从去年8月面世、11月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后,以“铁道旋风”席卷了全美,至今小说和作者本人,仍活跃在社交媒体和各大报纸的头版上。不到半年,中文版于3月28日在国内首发,其翻译和出版速度令人称奇。另一部新译作《读报纸的人》是一匹与《铁皮鼓》并驾齐驱的文学黑马,作者是欧洲当代超人气小说家。“如果人生是一张报纸,谁能读懂真相?”书封上这一句充满悬念的话,在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共鸣。而在欧美引起热议的侦探小说《达·芬奇幽灵》,则试图揭开达·芬奇那幅著名素描画《维特鲁威人》的神秘面纱,读来令人着迷,也增长了许多艺术见识。


“逃亡者”的故事令人心碎


《地下铁道》由美国作家科尔森·怀特黑德创作,迅速在全球掀起一股“铁道”阅读热潮。中文版的译者为《中华读书报》记者康慨,封面设计为中国台湾著名装帧设计师王志弘。小说引进前,有幸运读者先睹为快,评价道:“一个少女的个体成长融入时代巨变。一个新的视角审视美国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家。”


这是一部构思长达16年,有关逃亡、奉献、拯救的撕心裂肺的故事。小说中,无家可归的少女科拉出生在佐治亚州种植园,她受到欺辱,过着没有希望的生活。又一次残忍的鞭打,让她下定决心逃出人间地狱,穿过沼泽黑水和幽暗森林,搭乘秘密的地下铁道从南部逃亡,一路向北,投奔自由。她坐上火车逃跑,却不知不确定的未来预示着更多危险。这条铁道网由隧道、蒸汽机车以及站台,串联成一段充满悬念的旅程。


在海外书评界看来,这部小说是闪耀着寓言光辉但有着严谨笔法的故事,冷酷的叙事风格既保留了小说的文学性,也增强了情节悬念,在阅读科拉逃亡的旅程中,感受到作者被笔下主人公所激发的史观与情感。


在这场备受磨难的逃亡之旅中,地下铁道也拷问着社会人性的核心部分,衡量了理想愿景与赤裸史实之间存在的鸿沟。小说刻画出人类内心深处对自由的强烈渴望,令人看到原始的勇气和力量。虽然小说中的一些悲惨的段落会让读者无法正视,但叙述者礼貌地回避了他的叙述,叙述的空白推动读者自己填补。


“卖报翁”的教诲似懂非懂


“期待已久的小说《读报纸的人》终于来了。”对于很多读者来说,提到奥地利的小说家,容易想起两个人,一位是茨威格,另一位便是卡夫卡。《读报纸的人》的作者罗伯特·谢塔勒,也是一个奥地利人。不少中国读者一直在追踪这位欧洲当代超人气小说家的新作。


这篇小说讲述的是“二战”中一个名叫弗兰茨的奥地利少年,如何从农村跑到维也纳,在那里经历风雨磨难成长的故事。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各种人物的交集,情感的起伏沉浮,描写出良心与欲望的激烈碰撞。发出“日子过得越长,生命显得短”的感叹。


小说妙笔生花,写得非一般作品可比。小说的起点,是母亲胡赫尔夫人的情人意外死亡,她逼迫自己的儿子远赴维也纳谋生。年轻人不情愿,母亲因此打了儿子一个嘴巴,这是生活逼的,她没有别的选择。胡赫尔夫人打儿子一巴掌,是为了让儿子去投奔她的一个老情人“卖报翁”,在报亭里,卖报翁传授给了弗兰茨一些重要的卖报经验。例如:不读报纸就不是合格的卖报员,甚至可以说,不读报纸的人就不是合格的人。这些来自卖报翁的教诲,对于年轻的弗兰茨来说似懂非懂。


就在此时,令读者惊讶的是,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,他便是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弗洛伊德。弗洛伊德与弗兰茨一次次交流,让《读报纸的人》瞬间转进人性的堂奥,触动读者的心灵。作者试图通过这部小说告诉我们:生活不是童话,一切都会过去的,唯有我们在欲望的沙海里淘金的良心和真爱,这不会变。


“卷发男”的动作微妙复杂


你一定见过一幅张开双臂站在叠加的方形与圆形之中的“卷发男”的素描画,但你未必知道他的“身世”。他已然化身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符号,无处不在。数百年来,这幅由列奥纳多·达·芬奇创造的奇特画像《维特鲁威人》被赋予了无数种解读,却使得笼罩在这幅画像上的迷雾越来越浓厚、神秘。刚刚引进翻译的侦探小说《达·芬奇幽灵》,则试图揭开其层层面纱。


十五世纪九十年代,在一张信纸大的画纸上,达·芬奇极其严谨细致地画下了一个充满神秘隐喻的图像:一个赤裸男子展开四肢,站在重叠的方形和圆形中间。数个世纪后,人们在这幅画里看见了达·芬奇英俊的相貌、卓越的才华、莫测的神秘。然而,达·芬奇缘何创作这幅画?其中暗藏了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?这幅画从哪里来,又将指引人们去向何处?从表面看来,这幅画只是一幅研究人体比例的习作。但它其实更微妙、更复杂。它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推测。


《达·芬奇幽灵》从这幅名画出发,全面呈现跨越古罗马至文艺复兴等数个世纪的“人是宇宙的缩影”发展史,即强调人的中心力量。达·芬奇认为他在血管中观察到的流体力学也可以应用到江河的水流,而人体肌肉和四肢的结构则为复杂的人造机器提供了模版。


《达·芬奇幽灵》以侦探小说般的手法,追随达·芬奇的脚步解开《维特鲁威人》的“身世之谜”,在打破人们惯常思维的同时,为我们呈现出文艺复兴及其前后时期的历史画卷。


 



【发布时间】2017-04-01 【信息来源】管理员 【浏览点击】1690次